第169章 医书润物细无声(3/3)
。
(2)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。
阴阳偏衰出现的是虚证,故总的治疗原则是“虚则补之”,即补其不足。分而言之,阴偏衰产生的是“阴虚则热”的虚热证,治疗当滋阴制阳,用“壮水之主,以制阳光”的治法,《内经》称之为“阳病治阴”。阳偏衰产生的是“阳虚则寒”的虚寒证,治疗当扶阳抑阴,用“益火之源,以消阴翳”的治法,《内经》称之为“阴病治阳”。
(3)阴阳互损的治疗原则。
阴阳互损导致阴阳两虚,故应采用阴阳双补的治疗原则。对阳损及阴导致的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证,当补阳为主,兼以补阴;对阴损及阳导致的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证,当补阴为主,兼以补阳。
药物的性能认识。
1、药性,主要有寒、热、温、凉四种药性,又称“四气”。其中寒凉属阴,温热属阳。一般说来,属于寒性或凉性的药物,能清热泻火,减轻或消除机体的热象,阳热证多用之;属于热性或温性的药物,能散寒温里,减轻或消除机体的寒象,阴寒证多用之。
2、五味就是酸、苦、甘、辛、咸五种味,另外有些药物有淡味或涩味。
辛、甘、淡属阳,酸、苦、咸、涩属阴。临床用药过程中,一般都依据证候的性质将药物的气与味综合考虑用以处方。
3、升降浮沉,是指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的趋向。
升是上升,浮为向外浮于表,升浮之药,其性多具有上升发散的特点,故属阳。降是下降,沉为向内沉于里,沉降之药,其性多具有收敛、泻下、重镇的特点,故属阴。>
本章已完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