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1章 悯农(1/3)
耿家建难得这样清净地研习了《纯阳秘籍》和那本医书,他也是得到了之前从未有过的感受。
这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钟,周围一片安静,耿家建的爹娘到了山坡上去了。
到了秋收季节,村里已经有很多人在收玉米了,耿家建家里的玉米种得晚一些,所以比其他人家的要熟得晚两天。
耿家建正在一片寂静中发呆,却听见父母回来了。
“小建——”父亲耿震天喊了一声。
耿家建应了一声,便出了西屋。
“小建,刚才我跟你娘到山坡上看了看,玉米也差不多了,等明天咱们就收玉米吧……”耿震天说道。
“行,玉米熟了咱们收!”耿家建说道。
而这时,耿家建想起来尤姗姗来,他知道尤姗姗家里的玉米也在山坡上,是不是也到了收割的季节?
可是,这收割玉米的活儿不轻快,这个尤姗姗能干的了吗?耿家建不禁心里有些担心。
突然间,耿家建非常想要见尤姗姗,便洗了把脸,顺着巷子向着山山坡上走去。
耿家建将院子里的那两条狗唤了出来,连同那只拴着的大黄狗,一起带领着向着山坡上走去。
他想着到山坡上去看看收割玉米的情景,同时也是借着上山坡去看玉米的理由,想要顺便去看看尤姗姗。
耿家建已经有两天没有见尤姗姗了,他心里有些想念这个温柔的女人。
顺着小巷子,走了两分钟,耿家建便到了尤姗姗的家门口,可是大门紧闭,院墙也因为前几天垒高了,耿家建看不见院子里的模样。
“汪汪汪……”
耿家建听见尤姗姗院子里的狗吠声,那是自己送给尤姗姗的那两条狗在叫。
耿家建身后的那两条黑白双煞好像是听见了自己曾经伙伴的叫声,也是叫了几声算作回应。
家里没有人?耿家建想着尤姗姗可能是去接孩子去了,这个时间真是镇上小学放学的时间。
耿家建想起尤姗姗一个人带着孩子,心里有些心疼。
耿家建没有见到尤姗姗,心里有些失落,便顺着山路向山坡上走去,后边的三条狗跟在后面,有种耀武扬威的感觉。
就像是一个官员在外巡视,后面跟着一群手下一样。
山坡地下果然有人在收玉米,这是传统的收割方式,先是用镰刀把玉米秸砍到,大概是五六趟的玉米秸排成一行,像是一排绿色的火车轨道一样。
然后,人们再用手把玉米穗子从玉米秸上掰下来,放在一堆,最后再用袋子装起来,拉回家里然后再把玉米穗子上的皮剥干净,之后便是在太阳底下晒。
每当秋天降临时,金风送爽,天高云淡,就可以看到那一望无际的田野,到处都是娇艳的景致,到处都呈现美丽的秋色。
吕圩子这附近的一些土地,大部分种的是玉米,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大豆和高粱。
当然,也有一些土地肥沃一些、比较好灌溉的地里,也有人愿意种一些蔬菜。
农谚云:“立秋三天遍地红,庄稼疯长十八天”。初秋时分,夏还没有明显的褪去,还处于炎热的三伏天,这时的田野,绝大部分庄稼还是绿油油的,只有遍地的高粱才开始涨红了脸,挺拔纤细的高粱杆,承载不了顶部硕大而红彤彤的高粱穗,一棵棵累弯了腰。蔬菜地里,头伏的萝卜苗在秋雨的浇灌下,绿油油,成大片,等到生长百天,青青的大萝卜才出田,埋在土里的部分白花花,露在地面的部分青鲜鲜。到了夜晚,皎洁月光映照着阡陌田野,秋蝉还在延续夏日的鸣叫,好像知道已近末日,格外地卖力鼓噪。青鲜鲜的大豆地里蝈蝈也较劲儿“嘀嘀嘀”和秋蝉比赛,田野里鸟鸣虫唱,伴随着手拿电筒捉夜虫孩子们的惊叫声、欢呼声,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