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1章 敬老院的好消息(2/3)

正是冬天,几个老人穿着又脏又破的棉袄,坐在太阳地里晒太阳呢!

耿家建记得很清楚,他还没有见过这样又黑又瘦的一群人,目光呆滞,似乎带着熬一天算一天的想法。

这不是生活,那真的是等死。

耿家建发过一阵感概,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可以干更多的事,要是自己能够干成一些大事,自己完全可以去赚更多的钱,然后拿出一部分钱去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!

耿家建听说过很多个慈善家,他们的事业到了一定的程度,金钱对于他们来说,只是一个数字而已,这个时候他们就想着要奉献社会,同样的,这也是他们内心安宁的一种需要。

人为什么要做慈善呢?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,需要仔细研究。达尔文的进化论,主张“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。”既然在自然界竞争那么激烈,大家都要成为“适者”,大公无私者必然要被淘汰,是无法生存的。给陌生人捐款,实际上是违背人的本性的行为。雷锋那种“毫不利己,专门利人”的口号,仔细想想,对于人来说,怎么可能办到呢?唯有神,上帝,可以做到。本来明明做不到,却还要“理直气壮”高呼口号,背后是什么东西?大家想必也能够明白了。唯物,不就是物质至上么?不能想象一个唯物论者,居然主张“毫不利己,专门利人。”,岂非荒唐之极么?

如果说西方人相信上帝,那么他们捐款就很容易解释了。我为饥饿的孩子捐款,即使没有人知道,也不要紧。因为上帝知道。“做好事不留名”,在他们看来,是很平常很自然的事情。何必非得搞得人人皆知呢?可对于唯物论者来说,“做好事不留名”,却根本无法说通。

如今,一旦发生灾难,明星和富豪是大众目光的焦点:他们捐款了吗?捐了多少?大家喜欢评头论足一番。明星捐款了,大家很高兴,当粉丝就更有劲了,于是明星就更受欢迎。这个道理明星们很明白。

人有两大弱点:恐惧和贪婪。在人人都捐款的大环境下,自己如果不捐,或者捐的数量太少,将面临巨大的无形压力,往往无法承受。那是恐惧让他们捐款的。人其实是明白自己的自私和贪婪的,但人也明白那是卑劣的品质,必须竭力克制。能够用捐款来表现自己的高尚,使得自己的心里得到一种良好的感觉,那也是捐款的动力来源。钱捐出去了,收获的是自我满足,在能力能够承担的情况下,真是一笔很合算的“交易”啊。这样的人很真诚,因为捐款是为自己加分,他们可以乐此不疲。

不过,中国人一般都相信“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”的。既然做善事有善报,何乐而不为呢?不过,大家也常常困惑,因为“善有恶报,恶有善报”,这样的例子实在不少。如果做善事没有善报,岂不是白做了?要是做善事有恶报,简直是没天理了!大家很想不通!于是有极为聪明的佛门人士运用“人世循环”的理论来解释,说某人因为上辈子做了恶事,所以这辈子即使做好事也不行,恶报不能免。但他到下辈子就能有善报了,可以享福了。于是大家不禁醍醐灌顶,打心眼里佩服。不过,此事到底如何?我是不敢苟同的。到底是“现世报”,还是“来世报”?还不是随他们说?连“报”还是“不报”都无法肯定,一切都无从说起。

有人以为,对于慈善捐款这件事,不能多想。想得越多,捐得越少。捐款是一种以感情冲动为动力的事情,不是依据理智分析得出结论来推动的事情,这大概是真的。在自身经济情况允许时,捐就捐了,不要犹豫。事后也不必多想,多想无益。很多人是抱这种态度的,应该称赞。

人到底为什么做慈善?因为宗教原因是可以说得通的。那些大张旗鼓高调做慈善的,总是让人怀疑背后的动机。普通人捐款是否可能出于真诚,真心想要帮助困难的人?当然!人心有恶的一面,也有善的一面。这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