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0章 山路崎岖(2/3)
时候半路抛锚……”耿家建口直心快。
“呸呸呸!还没出门呢!这话不该说!”耿家康端详着三轮车,像是一个欣赏心上人的男人。
两个人收拾利索,把秤,以及麻袋、绳子、包针什么的都带上了。
耿家康还背上了自己的一个黄书包,里面是收花生的本钱。
耿家康坐在驾驶座上,耿家建坐在副驾上,两个人准备出发。
这时,耿家康的媳妇从屋里出来,超车里塞了一包东西。
“什么东西这是?”耿家康问。
老大家的瞪着耿家康说:“外面吃饭不实惠!这是昨晚烙的几张饼,中间我给夹了一些咸菜,中午要是饿了就吃这个;这里呢,还有一大塑料桶的白开水,天热,渴了就多喝水……”
耿家康把东西放在驾驶舱里,忙说:“唉,还是你想得周到啊!”
“那可不是!”耿家康媳妇笑着说,“现在挣钱不容易,能省一些就省一些……”
耿家建坐在一旁,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。
车发动了!
整个世界都是**的、战栗的。
耿家康动作麻利地踩离合、挂档起步,驾驶着三轮车驶出了吕圩子村。
一路上颠簸,车子朝着三十多里外的地方驶去。
相比较来说,吕圩子所属的桂山镇还算是交通方便的,这里的物品买卖还算是活跃的,而再往偏远一些的山区,那里的交通相对闭塞,贸易也相对少一些,但往往这样的地方你更能花少量的钱买到东西。
耿家康跑这么远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。
买花生是这样的一种生意:整个青山县都属于花生的主产区,但是只有在桂山镇和几个产量较大的镇上才有收购点,这些收购点都是一些花生油厂的收购点,他们只收花生米,而耿家康这样的二道贩子呢,便是到农户家收购带花生壳的花生,然后到几家有脱粒设备的场子去把花生壳去掉,再把花生米去卖给那些收购点。
所以,收花生也是一个技术活。
不但能吃苦,还得有经验,你得一眼便看得出这家农户的花生的出米率是多少,还有花生的干湿程度,要是干度达不到,到时候人家收购点不要,那可就得亏钱了。
还好,耿家康干了几年了,深谙此中诀窍,心里一把算盘也是打得很溜!
车子离开了省道,朝着山沟里的一个村子开去。
“收花生嘞——”
耿家康边开着三轮车,便大声地吆喝着。
耿家建听着,有些好笑。
他想起来小的时候,他们这帮小孩总是跟着一些卖东西后面学,惹得人家生气。
“卖豆腐来——焦干的豆腐!”
“鲜鱼——”
“卖小鸡唠好——”
“收鸡鸭兔唠——有卖狗的吗?”
“打香油——”
……
这些吆喝声,伴随了很多孩子的童年,也让耿家建觉得很亲切。
但是今天,他想不到自己也加入到了这一阵营中。
耿家康喊了几声,嗓子有些哑。
“小建,你也喊几声!大声喊!”耿家康跟自己的兄弟说。
“啊?”耿家建很为难。
“怎么了?很不出口?”耿家康笑了,“刚开始的时候我也喊不出来,但是,不喊人家怎么知道你是干什么的?”
“我试试吧——”耿家建鼓起勇气,扯着嗓子,喊了一嗓子:“收花生!”
“行行行!不孬不孬!”耿家康称赞道。
“收花生!”
“收花生来!”
……
耿家建喊了几声,觉得这么一喊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