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81、感情投资(1/3)
没想到梁海星话一出口,刘大可直摇头,笑道:“这是什么题目啊,什么人也可以留下足迹,犯罪也留有足迹啊。”>
梁海星觉得刘大可的话有些道理,想了想,就又道:“那就叫《使命的足迹》。”>
“再修饰一下。”刘大可望着梁海星道。梁海星见自己的建议得到了刘大可的认可,心里自然很高兴,就脱口道:“使命踏出的足迹。”不料,梁海星话一出口,就遭到了刘大可极力反对:“什么破题目啊,什么足迹不是踏出来的啊,包括动物的足迹。”>
梁海星似乎没有气馁,相反,仍沉浸在题目草拟中,嘴里不停的念叨着:“使命……,足迹……。”忽然,梁海星灵机一动,道:“干脆就叫:使命的背后,更耐人寻味,副标题就叫:一位拓荒者的专访。”>
刘大可不由的向梁海星伸出了大拇指,赞叹道:“有些味道,你再琢磨一下。我发现小梁行啊,是个人才。”>
梁海星理解此时刘大可的心情,能得到刘大可的赞赏实属不易,也弥加珍贵。>
采访的题目基本确定了,接着就开始谈内容了。刘大可道:“我觉得现在流行长题目,就是一段话,既作为题目,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。”>
梁海星点了点头,道:“那也是一种写法,不过需要高度的提炼。”二人接着对内容进行了推敲,刘大可似乎很满意,脸上满是笑容。梁海星还提议为增强感官效果,最好配发一些工作照,更能吸引读者,效果也会更好一些。梁海星的建议立即得到了刘大可的首肯。此时的刘大可已沉浸在专访发表后的喜悦之中,他在想:一旦专访发表了,将会产生怎样的社会效果啊?>
后来,梁海星从高燕那里对事情真相有了一些了解。原来,市人社局将刘大可想申报个人省级劳模的事很快报告了周思国。周思国感到很为难,就批示马山日报对刘大可安排一次专访,算作弥补。但出乎意料的是,刘大可的请求倒为高燕、赵良、梁海星等人帮了大忙。本来,鉴于他们作为省里派出来的工作组,工作如此勤奋,而客观上也为马山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,按照市里的意思,给他们记集体二等功,算是市里的一个姿态,也对他们工作的肯定。因刘大可是市里的副市长,地厅级领导干部,不符合表彰奖励的条件,也就理所当然的被排除在外。但刘大可为每人申报省级劳模的想法,与市里的初衷大相径庭。周思国觉得,如果市里将帮扶组个人的奖项降得太低,容易使刘大可产生误会,会降低刘大可的权威,让刘大可感到没有面子;如果如实向省里申报,省里难以通过不说,说不定,还会对马山市产生误解,甚至招致批评。经过再三慎重考虑,并请示省里同意,也许高燕是唯一女性的缘故,为高燕荣记个人一等功,赵良、梁海星分别荣记个人二等功。虽然刘大可没被记功,但专访却很成功,立即在马山甚至省城引起强烈轰动,省里报社等新闻媒体也转发了马山日报的专访,就连电台也播报了刘大可的事迹。听说此事引起了百都的关注。准备作为优秀领导干部,将刘大可的先进事迹在全国推广宣传,但也有的高层领导觉得刘大可的事迹太单薄,尤其是在全国宣传后,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,就不了了之。否则,刘大可有可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,前途真的无可限量。甚至还传说,省里有位领导提议让刘大可到一个市里担任市长,但此事传过一阵后,就没了下文。后来,刘大可作为排名最后一位的副厅长成为厅里的正职,据说与马山报社宣传其事迹有关。因此,有人说,刘大可一位很会运作的人,他才是百都之行最大的受益者,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政治荣誉。>
刘大可见专访的事商议的差不多了,伸了一个懒散腰,抬头发现,不远处,赵良正与高燕坐在湖边的石头上聊天,俨然一对情侣。刘大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