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五十三章 军属兴家(2/3)

让这帮身经百战的老兵解甲归田。

杨成良都不在了。

最后的隐患也没了。

“我代表大都督,代表铁锋军欢迎你们!”

这次整编的,还有去年底毕业的三万多娃娃兵,一直在露水谷营地训练着。

当然,如此远远不够。

铁锋军自然要在新附之地发展一批军属。

白娘子已经着手从各地挑选二十万良家子,陆续进入训练营。

这个比例,对二八十万人口基数而言,实际已经是极限了。

因为,几年来,他们就有过三十万壮丁死于抗辽之战中。

铁锋军的阵亡率很低,成为军属,无疑是带动当地人过上好日子的捷径。

普通一兵的月饷就有一两半。

他们吃住都在军营,没什么额外的花销。

这笔饷银足够养活一家老小了。

再说了,家家户户在乡下的,都能分田分地。

住在城里的,只要有户籍、地契证明,原来的店铺买卖也会发还。

家里人又不是啥也不干。

二十四万新兵将编成三个军。

分别由第一、第二军、第三军派人训练,最后也会跟他们合编。

毕竟,这三个军实战经验最多。

沈麟提议,三个月后。

第一军,新一军合编为第一集团军,陈云为大将。

第二军,新二军合编为第二集团军,陈风为大将。

第三军,新三军合编为第三集团军,吴七为大将。

其他四个军也别羡慕。

将来都会一一整编,梁自忠,虎大龙、韩朝先、梁直都是未来的集团军大将。

只是目前没那么多兵员,也养不起而已。

未来的集团军可能会辖二到四个军,并不固定。

为何?

地盘大了,有主战的,也有留守的。

留守的部队派人去增援主战部队。

一方减少一个军,对方相应增加,很正常。

平均下来,每个集团军拥有三个军的样子。

但要达到这一步,就不知道何年何月了。

近两百万常备兵力,在这个时代,是不可想象的。

就目前要养的八十八万人马。

一个月就要一百多万饷银。

还没算上军备和口粮呢!

害得民政部自部长周元以下,大批官员紧张了半天。

咱们养得起么?

好在,大都督确实是划钱小能手。

光是银庄的存银交了个底,一帮人就踏实了。

足以坚持三年以上。

官兵饷银以存折形式发放,不是每一个人到月底都把钱取光的。

实际支出的并不多。

再说了,庞大的军费支出,一样能带动地方消费。

按照经济学规律,一两银子能撬动十倍以上的消费。

在古代肯定达不到。

五六倍总有吧?

这会回馈多少商税、粮税?

所以,在可控范围内,舍得花钱,并不意味着败家。

另外,铁城的对外贸易,可比商税、农税更赚钱。

目前,用于地方建设,免费学校的支出,两税根本不够。

还得民政部下属的矿山、工厂利润找补呢!

军队,得继续靠大都督的产业来养!

网页版章节内容慢,请下载好阅a最新内容

请退出转码页面,请下载好阅a 最新章节。

笔趣派为你提供最快的一品寒士更新,第七百五十三章 军属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