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00章 安置灾民(1)(1/2)

毛镶不再说话,他算是看出来了,现在的朱元璋对于陈则武,可以说是极大的宽容。

很多事情,朱元璋也都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
“嗯……”

朱元璋仍然在踌躇着,给权他不怕。给出去的权力,他也可以随时收回来。

只是,朱元璋在担心,权力给了出去,陈则武会怎么用。一个新政,就已经是满城风雨了。如果,再加上点别的什么,大明朝岂不是要翻了天。

“皇爷,昨儿太子殿下去了陈则武那儿,两人还一块儿去了城西头的一个庄子。在那儿,太子殿下自己撒了一把种子呢。太子殿下还说,等结了果,要拿进宫给皇爷先吃。”

朱元璋听的喜笑颜开,“去看看,那地是谁的。”

“皇爷,那是信国公家的庄子。”毛镶小声着回答。只要事关朱允熥的事情,他就可以放心的和朱元璋汇报。

朱元璋高兴的不得了,“去,派人把那块地给封了。咱大孙种过的地,可不能便宜他汤瘸子。”

抄起一件外衣,朱元璋开门往外头走,“前头带路,咱要去看看大孙种的地。”

这块庄子,位于京城西北方向的郊区,临近长江。

站在庄子里,甚至可以听到长江的江水拍打岸边的声音。让朱允熥在这儿撒种子,是陈则武有意而为之。

在农为本的社会,作为统治者,更需要知道农业的重要性。

道理谁都懂,但只有做过了,才能知道种种的不容易。而且,陈则武正打算来清丈汤和的这个庄子。不带着陈则武,还会有些麻烦。

果然,在树下,汤和一直骂骂咧咧,“他娘的,若不是三爷来,老子才不让他进呢。”

李景隆不以为意,“他可是有旨意的,你不让他进,他参你一本。到了皇爷和皇上那儿,看你如何交待。”

汤和不再说话,心里头却在做着盘算。

新政是否推行,与他无关。而且,他家的庄子并不多。和朝廷中,绝大多数人比起来,算是少的了。

李景隆努努嘴,“得,又来事了。”

陈则武那边,郭楷匆匆忙忙的跑过来,在陈则武面前站定,气喘吁吁,“大人,这账头,对不上。”

陈则武接过户部的账头,一页一页的翻看。

越往后看,陈则武就越是阴沉。光一京城,就清丈出数倍面积的耕地来。这些耕地,都没有在户部官册上登记着,或者直接是无主之地。

经过这几日的清丈之后,这些所谓的无主之地,不仅有佃农在耕种。而且,面积之大,令人咋舌。

“户部之前,就没做过这些吗,怎么突然间多出了这么多的地。”陈则武的语气十分不好,这是户部的失职。而他原来,又是户部侍郎,也有很大的责任。

郭楷十分为难,这些耕地,都挂着爵位。还有很多耕地,被上下打点之后,就成了无主之地。

“如何,大伴,我可和皇爷爷去请旨。”

这几日下来,朱允熥也看到了其中的猫腻。盛怒之余,解决这个问题,才是最为关键的。

陈则武摇头,什么事都让朱元璋下旨,那还要他这个户部尚书做什么。

“这些所谓的无主之地,不查就永远也查不出。刚开始清丈,就全都出来了。单单京城,就有这么多。放在全国,只会更厉害。”

这其实是一种危害,一种潜在的危害。

在信息传递并不发达的封建社会,朝廷是不鼓励人口流动的。因为一旦这样,就很难去有效管理。耕地也是同样的道理,建国时,会由户部统一清丈。

那自然而然的,就很难免的出现清丈不准确或者上下打点之后的耕地。

朝廷少收了税不说,还让朝廷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