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36章 南北边患(2)(1/2)

“皇爷,臣告退。”

蓝玉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,军国大事,他一个粗人,不知道说什么。只要朱元璋开口,让他去打哪儿,他就打哪就是了。

至于怎么打,什么时候打,那不是他关心的问题。

朱元璋赞许的看了一眼蓝玉,摆摆手,“去吧,记得咱今天说的话。”

蓝玉慢慢往外退,又被朱元璋给叫着。

“等等。”朱元璋拿过那一盒的蒙顶山的茶叶,亲自走下来,放到蓝玉的手里。

“皇爷?这不是您爱喝的茶嘛。”蓝玉有些不解。

朱元璋把手伸进盒子里,又拿出一小撮,放进自己的茶杯里,“带回去吧,咱赏给你了。这茶,咱是爱喝。可放在咱这儿一天,常升就一天睡不着觉。不如让你带回去,免得他担惊受怕的。”

蒙顶山茶叶,朱元璋想喝,随时也都能喝到。

只要一直放在这里,常升就一直不会安分。为了消除常升的这种负面情绪,朱元璋只好忍痛割爱。

蓝玉听明白了,心中也是一喜,拿着茶叶盒,满心欢喜往外走。

朱元璋一直在回味着陈则武所说的话,事实就是,他不想打仗。而且,也没太多的钱粮,去支持打仗。尤其是西南边陲的土司,更是有些无可奈何。

让沐英、郭英过去,已经是无奈之举。这两人,几乎带走了所有能用的粮草。

虽说,胜败乃兵家常事,一次败仗,也确实说明不了什么问题。

但几乎是所有的人包括朱元璋,都看出了其中的端倪。那就是,这是几乎打不赢的战争。

可以暂时让他们屈服,但只要大军一走,他们就会重操旧业。因此,照这么看来,打确实不如抚。

“传沈溍过来见咱,告诉他,快些来。”朱元璋突然招呼一声。新

门外的小太监,瞬间就没了踪影。

陈则武舔了舔嘴唇,“太上皇,那臣……”

“你留着,别走。待会,听一听沈溍如何说。他是兵部尚书,你是户部尚书。打仗,还真得看你俩。”

朱元璋没让陈则武走,他对陈则武,也没什么可去隐瞒的事情。

而且,很多时候,朱元璋需要陈则武的建议。

不多时,门外有了脚步声。

这阵脚步,十分有力的踩在地上。

陈则武顺着声音看过去,微微一愣,这个沈溍,长的很有特点:丑。

但事实上,他虽然丑,但能力很强。是历史上的洪武年间,为数不多做过两次兵部尚书的人。

“臣,兵部尚书、督三军都督府(虚职,无实权),沈溍参见太上皇。”

沈溍的嗓门很大,刚说话时,差点吓了朱元璋一跳。跪在地上,目不斜视,

朱元璋笑了笑,他突然喜欢上了这个沈溍。说话铿锵有力,不卑不亢。不像别的人那样,说话时扭扭捏捏。

“来来来,那儿有个墩子,坐吧。”

沈溍坐在墩子上,坐的笔挺,对于旁边的陈则武,就好像是没看到似的。

“咱听皇上说,南边来的折子,是你接收的。”朱元璋喝着茶,笑吟吟的问沈溍。

沈溍高声回答,“正是臣接收的。南书房批阅,命云南大军,休整不发。臣问了杨士奇,他说是太上皇您的旨意。臣特来请旨,太上皇下过这样的旨意嘛。”

朱元璋咽下嘴里的茶,“嗯,没错,是咱说的。怎么,你觉得南书房批的不妥?”

“臣主战。昔日,九儿南渡,将半壁江山拱手让人。即有岳飞、宗泽,也是无济于赵宋江山。偏安一隅,不思进取,臣深以为耻。”

九儿,就是宋高宗赵构。这是后人,对赵构的戏称,主要以元人为主。
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