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386章 第三空间的理念(1/2)

对于星巴克的发展模式,说实话何雨柱还真不太了解,但是他知道,这个公司一直都致力于向顾客提供最优质的咖啡和服务,然后营造出独特的“星巴克体验”,让星巴克店成为人们除了工作场所和生活居所之外温馨舒适的“第三生活空间”。

人的第一生活空间,肯定是家庭,这是任何人都绝对不能否定的,人生的一切,都是由家庭而开启的。当你感受人生的幸福,最多的就是在家庭里面,而消解人生的痛苦,最多的也是在于家庭。

仅此一条家庭的辩证法,家庭的存在价值就已至高无上了!

工作场所,就是人的第二生活空间,这也是没有异议的。相较于家庭这个第一生活空间,它所最为缺乏的,恐怕就是人的“自由自在性”。但这个“自由自在性”,不是狭隘的自私自利,而是指人的创造性的自由发挥。人的创造性不能获得自由发挥,往往是人生的最大悲苦。

一个工作场所,如果不能容纳和支撑人的创造性的自由发挥,就不能称为理想的生活空间,人生活于其中,就多有压抑、悲苦。

面对这样的生活空间,人们只能有两种选择,一种是为了生活而无奈地忍受,这个选择所造成的是人的创造力的不断被消解,直至消失殆尽,另一种则是发展自我能力而谋求于此空间中的解脱,这是实现人的创造力解放的道路。

而人的第三种生活空间,也是现实地存在着的!

这个生活空间的历史产生与历史发展,我们不作探讨,先说说它的现代性与未来性。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,并不是孤立的存在。人与人交往的需要,决定了人的第三生活空间存在的客观现实性与充分必要性。

人的第三生活空间的存在,也取决于它能满足家庭、工作场所这两个生活空间所不能满足的人的需要。第三生活空间在现实生活中的具象,就像是酒吧、茶馆、咖啡厅等现代人的交往空间,这是任何人都知道的,但其与现代人的本质性存在即人是创造性的存在的关系,往往是人们缺乏深刻与深度认识的,需要我们在这方面发达思维与发展思想。

所以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,以酒为媒、举杯相聚,是最为常态的第三生活空间作为。它作为一种形式,是普遍存在的,堪称是老百姓生活的形态和餐馆商业的业态。

当然了,在这个年代,人们的思维还固守在为物质生活上面,对于精神方面的升华,就算是在发达的欧洲,其实也是没有概念的。

星巴克公司塑造的品牌,特别强调它的文化品位。它的价值主张之一是,星巴克出售的不是咖啡,而是人们对咖啡的体验。就像我国的茶道、茶艺。茶道与茶艺的价值诉求不是用来解渴,而是从中来获得某种独特的文化体验。

星巴克也是如此,它的成功在于创造出了“咖啡之道”,让有身份的人喝“有道之咖啡”。星巴克这个名字来自美作家麦尔维尔的《白鲸》中一位处事极其冷静,极具性格魅力的大副。他的嗜好就是喝咖啡。

其实星巴克咖啡的名称也暗含了它对顾客的定位,那就是它面对的将不是普通的大众,而是有一定社会地位、有较高收入、有一定生活情调的人群。

除了名字有特殊含义之外,产品也是星巴克成功的原因之一。要知道,咖啡已经在西方有几百年的历史了,它基本上已经融入到普通人的生活当中,像速溶咖啡、简单快捷的咖啡包等现在成了咖啡市场的主流。

咖啡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,但是却有风格之分,细分出来的话,很多口味的咖啡都是以意式咖啡为基础,像卡布奇诺、拿铁咖啡、焦糖玛奇朵、摩卡等,这些产品都是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在引进意式浓咖啡之后,所创造出来的独家新品种,在手法上更是采用了高逼格的滴滤式手工制作,逼格上去了,那些装逼老美可就自嗨了,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