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396章 业务再增加(1/2)
几张桌子而已,何雨柱没有麻烦服务员,自己就能搞定,也就十几分钟,星期八的门口就多了几张很有特点的桌椅板凳,感觉立马又不一样了,过路的人纷纷驻足,带着好奇过来围观,然后不由自主的就走进了店里,没过几分钟,他们就捧着一杯咖啡出来,坐在刚摆好的餐桌前,看着芸芸众生,这感觉真他妈爽~
一个小小的点子就拉动了,何雨柱也感觉很自豪,当然了,他也不是在乎这点钱,作为穿越人士,还不至于为了这几毛钱而高兴,他高兴是因为成就感,那你会说了,不就是多了几张桌子嘛,至于这么高兴嘛,
唉,在创业初期,任何一个灵感都会让你激动,因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,有想法总比没想法强,如果没想法,那就意味着你就止步于此了,之后也别再投入,能挣钱就继续干,不挣钱就赶紧撒吧,再投钱就相当于打水漂了~
由于营业额的刺激,何雨柱又萌发了一个念头,那就是外卖,没错就是外卖!
他在国内就已经搞过,但如果你以为这个年代没有外卖,那可就错了,其实最早的外卖是源于美利间,最开始是20世纪中期,以交通枢纽交界处为主的,即拿即走的三明治。但是这种形式和后世的外卖还是有很大差距的!
很多人估计不乎等,离我们认知的外卖形式最近的,其实是针对于黑人和普通劳工的餐厅外卖。在20世纪的30~50年代,民权运动开始的前夕,很多种族隔离的餐厅是不允许黑人堂食的。
在那会儿,如果黑人点餐,就必须通过外卖的形式打包带走!另外还有还有劳工!
美利间的工业化,致使越来越多的劳工需要每天坐很远的车才能到上班的地方,他们也想中午吃热的食物,所以在那时,最受劳工们欢迎的就是类似周打蚬汤(mhoder)这种可以再加热又美味的浓汤,
可以清楚的看到,可以带走的浓汤外卖30美分一份~
但不知为何,所有这些都没能在更广大的美利间的主流人群里火起来。而真正点燃美利间外卖这个导火索的,其实是地地道道的中餐厅,你没听错,就是中餐厅!
形式就是“派发菜单”,像这种廉价又好用的推广方法,就导致了信息如洪水般的涌入针对人群,但同样也带来了蜂拥的抄袭,直到某一天惹恼了全美针对的人群,那后果就是不停的抱怨。抱怨一再升级,最后演变成某一个人群带来新的推广方法!
中餐的外卖从美利间东海岸火到了西海岸……
华人极度灵活的适应能力,最后上升到市场上的推广成功,老实说,有些形而上学。其实中餐厅之所以能推动整个美国外卖的行为习惯,主要还是依靠三点,“廉价、快捷、风雨无阻”
在美利间学习生活过的人,大部分都有一个类似的经验,那就是无论节假日,无论几点,美式中餐厅永远都在那,靠谱而廉价的躲在一个脏乱差的街巷里。
假如凌晨两点,你酒醉肚饿,那唯一在街道里还开着门的,就只可能是中餐厅,不会再有任何其他店铺了。假如到了感恩节、圣诞节,出门能找到开门的还是只有中餐厅。
他们的送餐是无时无刻,风雨无阻的,而且,12美金之内(还包含小费)一定能吃到饱……和它相比,其他所有外卖,除了披萨以外,几乎没有任何竞争力~
何雨柱有着后世的经验,他想搞外卖,那还不简单啊~在国内就已经成功,虽然很短暂,那也代表可行,就更别说发达的伦敦了~
想到就做,他立马回到办公室,开始勾勒框架。因为这次他要搞大一点,大到能覆盖欧洲的外卖,所以计划做的很详细。首先就是注册外卖公司,然后挂在餐饮公司名下,这可是自主创业,他可不想用投资公司的名义,因为投资公司主要是用来收购其他公司股票而设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