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0章 四个名额都被反超了(2/3)
)” “奖励:黄金五十万两!” 史可法(1602-1645),明河南祥符人,字宪之,号道邻,崇祯进士。 授西安府推官,稍迁户部主事,历员外郎、郎中。崇祯八年(1635年),迁右参议,分守池州、太平,监江北诸军以堵截民变队伍。 十年,擢右佥都御史,巡抚安庆、光州等府县,提督军务,扼李自成军。后由漕运总督、凤阳巡抚升任南京兵部尚书,参赞机务。,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,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。十七年,闻北京失陷。初欲立潞王,马士英、阮大铖合谋欲立福王,送之至仪真,遂立福王于南京。加东阁大学士,入阁参政。 受马士英排挤,以兵部尚书大学士督师扬州。清兵至,可法传檄各镇,无一至者,亲守西门险要。 城破,自刎不死,被执,不屈死,以袍笏葬于城外梅花岭,人称史阁部,谥忠靖。 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,在死后能有谥号的,必定是千古流芳的人物! 史可法一生俭朴,身为兵部尚书、大学士、扬州督师,但行不张盖(伞),食不兼味,夏不扇扇,冬不衣裘,寝不解衣。 年已四十多岁,仍无子息,妻子劝他纳妾,他说:“王事方殷,敢为儿女乎”! 直到现在,还有史可法的纪念馆。 “十大忠臣榜第五名——寇准!(亡国,归属大华王朝)” “奖励:黄金六十万两!” 寇凖,字平仲,汉族,华州下邽人,北宋政治家﹑诗人。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,授大理评事、知归州巴东县,改大名府成安县。 累迁殿中丞、通判郓州。召试学士院,授右正言、直史馆,为三司度支推官、转盐铁判官。历同知枢密院事、参知政事。后两度入相,一任枢密使,出为使相。 乾兴元年(1022年)数被贬谪,终雷州司户参军,天圣元年(1023年)九月,病逝于雷州。 宋真宗继位之后,辽圣宗耶律隆绪和他的母亲萧太后,率20万大军,从幽州出发,浩浩荡荡,向南推进,河北大片领土陷入敌手,而且仅隔一河的都城汴京也暴露在辽国骑兵的威胁之下。 在寇准的督促下,宋真宗御驾亲征,辽军已抵北城附近,宋真宗不敢过河,只愿驻扎在南城。寇凖力请渡河,真宗犹豫不决。 但由于真宗倾心于议和,致使妥协派气焰嚣张。他们攻击寇凖拥兵自重,甚至说他图谋不轨。 寇凖在这班人的毁谤下,放弃了主战的主张。于是,在妥协派的策划下,于同年十二月,宋辽双方订立了和约,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“澶渊之盟”。 可以说寇准为了大宋,已经尽心尽力了,奈何队友不给力,最终蒙冤遭贬,客死雷州。 “十大忠臣榜第四名——魏征!(大唐王朝)”如浏览器禁止访问,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;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。 “奖励:黄金七十万两!” 魏征(580年-643年2月11日),字玄成,钜鹿郡人,唐朝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和史学家,因直言进谏,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“贞观之治”的大业,被后人称为“一代名相”。 这个人可谓是人尽皆知,犯颜直谏怼的李世民都拿他没办法。 一心为民的魏征,在忠臣榜上的排名也不低! “十大忠臣榜第三名——诸葛亮!(大华王朝)” “奖励:黄金八十万两!” 诸葛亮就不用说了,一心想要匡扶汉室,鞠躬尽瘁死而后已! 第三名,实至名归! 倒是王莽有些诧异:“诸葛亮才排第三,那前面两人是谁?” “十大忠臣榜第二名——林则徐!(亡国,归属大华王朝)” “奖励:黄金一百万两!” 林则徐,字元抚,又字少穆、石麟,晚号竢村老人,侯官鼓东街人,生于清乾隆五十年(1785年)。 当时的大清已经腐败不堪,但林则徐却依旧发动了禁烟运动,并顶住了压力,禁烟成功。 可以这样说,要是没有林则徐在那个时候力挽狂澜,后面的世界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。 排在忠臣第二名,也有功绩的原因! 十大忠臣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