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0章 孙少平的看法(1/2)
周秉义的小道消息,从吴月琴那里得到了证实。>
“不过只是一种说法,不是定论,不能做行事的参考的。”>
孙少平明白了。>
周秉义是判断出了某一种方向,提前下手获取先发优势。>
如果真的是这样,先从哪里开始都是开始,帮老朋友一把也没有什么。>
就像周秉义说的,全国范围内适合正和争取开门红的地方,北省确实算是最合适的那个。>
群山环绕,包围着三块大平原;河流纵横,浇灌着全国少有的黑土耕地;纵然四个季度里有一个非常之寒冷,但剩余的另外三个季度却是非常之宜居。>
加上地广人稀,又可以推行机械化作业提高耕作效率,确是最好开张地。>
虽然林业资源近乎枯竭是个毛病,但森林是可再生资源,再有一个十年,其它不讲,发展林下经济是足够了。>
至于北省的经济衰退,孙少平有自己的看法。>
一个地方的繁荣与衰退,是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。>
若只归结为某个单一的客观因素或笼统的问题,是很难令人信服的。>
要探讨北省的衰落,如果有什么能很好地同时解释这些,那就必须从北省的社会结构上寻找原因。>
毕竟,衰退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的现象,是社会深层结构的产物。>
北省的社会结构的问题在哪里?>
一言以蔽之,这是一种相对单一化的结构。>
近代北省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农业、林业、采矿这种初级原材料的部门,无数记录和回忆都印证当时北省在这些资源方面的丰富程度。>
但也正因此,造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奇怪病症——初级产品部门的异常繁荣导致资金和人员都向它集中,其它经济活动乃至多元的社会文化都得不到充分发展。>
这样的经济模式,如果在资源衰竭时仍不能顺利转型,很容易大起大落>
经济陷入停滞乃至萎缩,不仅是由于人们常笼统说的“经济转型”,石油、煤炭等大宗原材料价格跌落也会产生重要影响。>
晋省就是一个例子。>
由于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往往十分依赖单一产业,那么当这一原材料价格暴跌时,其影响就非常之大——而这种城市在北省还尤其多。>
北省实际上是一种产业群聚的模式。>
这种在工业革命时代由起源于西欧,盛行于所有现代国家,围绕煤炭、钢铁与铁路兴起的重工业城市称为“煤炭城群聚”。>
这些群聚在其全盛时代非常适应大规模工业生产,因为它们能很好地在一个地方集中、批量地进行生产制造,因而也都繁荣一时。>
但当社会转向新的生产消费模式时,无论这些产业群聚是在哪种气候、哪个国家、哪种文化或哪种制度下,几乎全都无一例外地衰败了。>
北省的很多城市正是那种典型的“煤炭城群聚”。>
它们是近代大工业生产的产物,又恰好由于当时的北省地广人稀,非常便于在农林矿等各部门都采用大工业生产模式。>
问题的关键是,很多时候,正是曾带来成功的那些因素,到后来导致了失败。>
在这种“煤炭城群聚”模式下,经济生活的多样性很低,人们对大型组织的嵌入程度、依赖程度都很高。>
这也很好理解。>
既然在大公司之外的选择并不多,那么去哪里更好简直是一目了然的事。>
而要改变这些,就要重造社会结构,实现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