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四章 白日秦淮河(6/9)
早期道教五斗米道的道士为病人请祷,作“三官手书”,向神说明病人服罪之意,求神免罪,见《太平经》卷九十二。《千金要方》也有以符治病之术,其卷十一即载有治魃魅咒客忤法、卷三十五载有治症符等。方仙道传说中的仙人常以医生形象出现,如《抱朴子内篇??极言》:“安期先生者,卖药于海滨。”《神仙传》卷九《壶公》:“忽见(壶)公从远方来,入市卖药,人莫识之。其卖药口不二价,治百病皆愈。”唐代道士自然也承袭传统,炼金丹大药之外也采、卖草药,孟浩然《山中逢道士云公》:“采樵过北客,卖药来西村。”道士即医士这一事实是唐人接近道士、接受道教的一大动因。第一显例当属初唐的卢照邻。
卢照邻《释疾文并序》:“余羸卧不起,行已十年。宛转匡床,婆娑小室。未攀偃蹇桂,一臂连踡;不学邯郸,两足匍匐。”《新唐书》本传谓其“一手又废。”据任国绪《卢照邻集编年笺注》考证,卢照邻患风疾时在咸亨三年(67)。次年春,40岁的诗人入长安向孙思邈问医道。《旧唐书??卢照邻传》谓传主“后拜新都尉,因染风疾去官,处太白山中,以服饵为事。”据任氏考,卢照邻入太白服饵时在上元二年,时卢照邻4岁。永隆二年,48岁的卢照邻由太白山转入洛阳东龙门山学道服饵。因丹砂价昂,遂作《与洛阳名流朝士乞药直书》。书中自陈他于龙门山“坚卧于一岩之曲。客有过而哀之者,青囊中出金花子丹方相遗之,服之病愈。视其方,丹砂二斤……丹砂则涉然难致。”只因“空山卧疾,家业先贫,老母年尊,兄弟禄薄”,故而恳请“若诸君子家有好砂,能以见及,最为第一;无者各乞一二两药直”。为合药炼丹而乞讨药资,有唐三百年无第二人。这与其说是学道心诚,不如说是疗疾意切。他有《羁卧山中》诗云:“紫书日常阅,丹药几年成?扣钟鸣天鼓,烧香厌地精。倘遇浮丘鹤,飘摇凌太清。”他的常阅紫书、盼丹药成、欲凌太清,都从使他不堪其苦的疾病中获得解释。
中年以后的杜甫身体多病,这是他亲近身有医术的道士的主要原因之一(注:详拙作《论杜甫对道教的态度》,《广西师范大学学报》,004。)。《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》诗即有“药囊亲道士”之句;《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》诗亦谓“肘后符应验,囊中药未陈”;又《寄司马山人十二韵》有句云:“道术曾留意,先生早击蒙。家家迎蓟子,处处识壶公。”这是杜甫早年接触道教的夫子自道。他曾用过黄精方,《丈人山》诗云:“丈人祠前佳气浓,绿云拟住最高峰。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时冰雪容。”
又《太平寺泉眼》诗云:“何当宅下流,馀润通药圃。三春湿黄精,一食生毛羽。”按黄精方即出孙思邈《千金要方》卷八二:“黄精一石,去须毛,洗令净洁,打碎,蒸令好熟,压得汁,复煎去……常未食前,日二服,旧皮脱,颜色变光,花色有异,鬓发更改……绝谷食之,不饥渴,长生不老。”两相对勘,不难发现杜甫对这一药方的了解是透彻的。杜甫还用过青精方,《赠李白》诗云:“岂无青精饭,使我颜色好。”青精饭方为唐道士卢道全《太上肘后玉经方》中所传。据《云笈七签》卷七四:“白梁米一石,南烛汁浸,九蒸九曝,干,可三斗已上。每日服一匙饭,下一月后用半匙,两月日后可三分之一。尽一剂,则肠化为筋,风寒不能伤,须如鬓青丝,颜如冰玉。”“颜色好”者,“须如鬓青丝,颜如冰玉”之谓也。
张籍习道也有身体疾病的原因。他在许多诗作中都提到自己的病躯,如《夏日闲居》:“多病逢迎少,闲居又一年。”《早春病中》:“羸病及年初,心情不自如,多申请假牒,只送贺官书。”《感春》:“远客悠悠任病身,谢家池上又逢春。”疾病缠身的诗人自然要与药打交道,《和李仆射秋日病中作》:“由来病根浅,易见药功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