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4章 大胆畅想(3/3)

人以习以为常,当一些项目中点缀了竹子效果十分好以后,许多街边及房前屋后,也出现了一丛的竹子。

一个开放,学习,包容各种文化,并愿意对美好改变支持到底的政府,是值得尊敬的。

乡村改造一方面为农民改造了生存空间,另一方面为游客提供了度假场所。

短短几年,磨盘山成为附近的旅游热点,而每一个望着山的人,都觉得这个山不过如此,不够高,植被不够丰富,还不如我家乡的山水,但当他们走入其中,看着一个个看似随意,又处处匠心的项目,之前的想法早已自我推翻。

事实上,磨盘山并无特别打造的景区和景点,一路风景,一路小品,一路民宿及精品酒店,这些构成了磨盘山绝对的旅游吸引力。

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,愿意去的地方,不再只是热闹和震撼的场景打造。有时候宁静也是一种力量,去磨盘山可以看到的,感受到的,是每个周末都还想再去的冲动。

不是每座山都能成为磨盘山,因为倾注的心血,不是一本规划可以概括。

关于农民,如前面所说,小农经济衰落,年轻人都走上了外出谋求发展的道路,留下来看不到希望,走出去也不是轻易可以融合进其他城市和社区,他们离开土地去城市,留下很多凋敝的建筑,乡村居住的也是以老人和孩子为主,许多社区日渐萎缩,甚至被废弃。

对外出的年轻人来说,打拼不易,对留守的老人和孩子来说,日子更加孤单。对整个农村发展来说,除了重复和日渐破落,没有发展和生机。

磨盘山的各个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,各类就业机会给了年轻人们能做又愿意做的事情,各类餐厅民宿的员工,从店长到服务员基本都来自附近的村落。另一部分空置劳动力,也展开了农业之外的三产经营,各类土特产,各类食材提供,迅速崛起。

当地村民们的朴实和真诚也未因商业元素的增加而变质,这也是政府引导和其他文化项目对村民的友好,达成的良好关系。

安居乐业,在磨盘山从乡愁变成了现实。

乡村改造的境界,在磨盘山到达了新的高度。

耿家建觉得,他们吕圩子村里的条件,丝毫不比磨盘山差,要是能够借鉴人家的经验,绝对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。

可是,这样有挑战的事情,又有谁能干的了呢?
本章已完成!